

□蒋璟璟
记者28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,为进一步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,中央网信办自28日起,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“清朗·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”专项行动。专项行动期间,重点整治低俗团播引诱打赏、虚假人设诱骗打赏、诱导未成年人打赏、刺激用户非理性打赏等4类问题。(央视)
“直播打赏”一直伴随着不小的争议,与之相关的典型案例层出不穷。有女主播设下温柔陷阱,粉丝们为当“榜一大哥”争风吃醋、倾家荡产的;也有未成年涉世未深,稀里糊涂就把父母账户清空激情打赏的。凡此种种,不一而足。
暧昧与荤腥,谎言与轻信,洗脑与狂热,长期以来,都与直播打赏如影随形。这些特质,既是“直播打赏”底层动员的源动力,事实上也内含了某种残酷的剥削结构。一些直播间,以迎合不良癖好和操弄用户自主意志来获利,这是极不体面、有违公序良俗,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。就此传递监管信号、引导拨乱反正,恰是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出发点。
关于直播打赏乱象的治理,从未停止。只不过,以往的治理,更多是“个案推进”的。与之相较,新近这轮的专项整治,则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。其一,是更具系统性,几乎涵盖了当下直播打赏的所有热门赛道;其二,则是更具针对性,其中对于“问题”的列举之细致令人印象深刻……事实上,这些不仅仅是事实描述而已,而是深刻触及到了打赏乱象背后的精神控制机制。
主播如何让人心甘情愿地掏钱打赏,这里面门道颇多,并且很多“门道”都是很阴鸷、幽暗的。比如说“团播”,此次就被重点提及,指其存在用“跪爬”“嘶喊哭泣”等引人不适方式拉票或诱导打赏——明明是“引人不适”,又怎么能诱导打赏呢?这看似矛盾,实则是唤醒了某些人内心深处的隐藏天性,继而形成闭环。对“很虐的事”迷之向往,又有某种“白马骑士”般的救赎情结,而直播、打赏的过程完美地“逢君之恶”,深陷其中者,不可自拔。
无独有偶,对这种隐秘的情感收割链条,此次专项整治通知多处涉及。诸如虚构“亲情陪伴、宣称“游戏收徒”等,都属于此类。如果说,上一阶段的直播间打赏乱象最大祸源是对“低俗趣味”的迎合,那么当下尤其需要警惕的,则是其对于“人性暗面”的深度开发与经济转化。榜一大哥为女主播一掷千金的故事很好理解,而无名粉丝对于团播中特定成员的青眼、拯救与“成全”,则是复杂得多的感情。一些团播直播间里,打赏俨然成了“赎罪券”,绑架感十足。
在法理层面,打赏到底是赠与还是消费,多有争论。但无论是赠与还是消费,“打赏”天然应该是基于自主意志、健全心智的理性选择,其不该被算计、不该被裹挟。整治直播打赏乱象,正是要就此正本清源。
个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